奇妙結緣──紀念發願60周年

文/平曉明修女口述
記錄整理/聖保祿孝女會

平井已津子是我的本名,平曉明是中文名字;1929年12月22日,我出生於日本長野縣,那是位於東京西北方風景優美的觀光山城。我排行老二,我的父親做小生意,母親負責照顧家庭和六個孩子;雖然生活貧苦,但一家人和樂融融。

1944年,我15歲,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當時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多年,並持續鼓吹國民前往開拓。父親與姊姊聽說移民東北可以改善家境,很多老百姓也想要擺脫窮苦困頓的生活,我們就跟著鄉里同胞,在那年春天舉家遷往中國。

我們從新瀉港出航,經韓國搭乘火車轉哈爾濱,再到北安;下火車後,坐馬車一路往北,幾乎快到黑龍江邊。我們與日本開拓隊同行,包括我們一家八口,共有四十多人。抵達目的地後,因開拓部沒地方住,我們就住到中國人的部落。安頓下來以後,在5、6月開始播種,當地的土壤肥沃,很快就有收成,而且收穫豐碩。可是那裡就醫不便,我兩歲的小妹不幸因急性腸炎過世。

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告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必須將東北歸還中國,所以我們也要撤退回日本。那時情況很亂,日本政府的開拓隊無法照顧本國同胞,還有俄國人趁機搶劫,我們只好到市公所避難。後來,我們搭馬車到北安,再搭火車到長春,再從長春到瀋陽,到那裡等船回日本。等船的人很多,我們全家就暫住在體育館裡。

雖然路途遙遠艱辛、又餓又累,但媽媽不斷為我們姊弟打氣:「加油,再忍耐一下,到瀋陽的舅舅家就有救了。」我們一路撐到瀋陽,深信在滿洲鐵路局工作的舅舅可以幫助我們返回故鄉。抵達瀋陽後,我們按著媽媽給的地址去找舅舅;地址沒錯,但舅舅不住在那個公家宿舍。應門的太太說他去遼陽很久了,看在我們是他的家人,可以幫忙我們連絡他。我們回去告訴媽媽整個經過,她聽說舅舅調走了,頓失所望,加上這段日子承受的身心磨難,讓她大受打擊,一病不起。

不幸的事件接踵而來。我們到瀋陽六天後,媽媽在11月6日過世。兩個星期後,舅舅得知我們來到瀋陽的消息,特地趕來探望,但我媽媽已不在人世。爸爸陪著他上墳祭拜,我看到舅舅哭得很傷心。舅舅奉派帶領另外一批移民回國,責任重大,所以必須回去他的單位;我們隸屬不同的開拓隊,不能和他同行。十天後,姊姊病逝。那時逃難人多,衞生環境不佳,越來越多人染上傳染病而死亡;遺體沒地方安葬,人們就挖一排又一排的溝,一層又一層地埋葬。那個月,我的小弟也過世了。

直到12月,我們還是沒能離開瀋陽。不久又痛失二弟及大弟,只剩我和爸爸相依為命。當地的滿州人來找臨時工,我看到爸爸身體虛弱,想買些營養的東西給他吃,就去一個中國人家裡幫傭。有一晚,我夢到兩個弟弟要帶爸爸走下去一處安全門。醒來後,我心裡很不安,就拜託雇主讓我回家探望爸爸。他們沒答應,只說會先幫我打聽看看。我的中文不好,但拼拼湊湊他們帶回來的消息,得知爸爸已經過世。我真的非常難過,連最後一個家人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我父母過世時正值壯年,才44歲。那時已是1946年1月,我想回到其他日本同胞的地方,但雇主不讓我走,因此我沒趕上6月回國的船期。他們對我很不好,我只好趁機偷跑。

有位好心的中國太太收留我做女兒,我每天和一些孩子去瀋陽火車站附近,撿拾火車掉下的煤炭渣。10月12日那天下著雨,我照常出門。有幾個人想去偷較好的煤炭,我沒跟他們去,一個人留在那裡撿鐵軌邊的煤炭渣。一個日本軍人聽到我和那些小孩講話,發現我的口音不一樣,就問說:「妳是日本人嗎?為什麼留在這裡?想不想回國?我可以幫妳,還有最後一班回日本的船。」我告訴他:「我先回去跟中國太太告別。」他說:「不行!直接跟我走。」他安排我住在一個日本人的家,10月23日我們搭火車轉到葫蘆島,10月30日離開中國。11月4日抵達日本福岡縣的博多港,等全船消毒後,於11月8日上岸。

當初我們一家八口懷著希望移民中國,最後只剩我一個人孤單回來。儘管心中萬分難過和感慨,但我告訴自己要堅強地活下去。我先到名古屋,輾轉回到長野去找姨媽。返鄉旅程艱辛漫長,我個子矮小,蓬頭垢面且衣服破舊不堪,附近的小孩看到我,笑我是小乞丐。我很不好意思,就繞到姨媽家的後門去。姨媽看到我時嚇了一大跳,因為很久沒有我們一家的音訊,親友都很擔心我們是否遭遇不幸。姨媽先收留我,後來舅舅聽說我回日本了,又驚又喜地趕來看我。他說我叔叔也住在附近,要我去投靠他。

戰爭結束了,我不必繼續漂泊,也不再擔驚受怕,可以安穩地過日子。我在一間紡織廠找到工作,但我心中仍時常想念客死異鄉的家人。有一天,我遇到一位比丘尼,讓我心生嚮往。我想也許出家修行也不錯,不僅清心自在,還能為過世的家人誦經念佛。那時我未滿20歲,無法自己做主,但我一直懷著為家人祈禱的心。

幾年後,我跟著幾個朋友一起去聽天主教的道理。我在22歲那年,也就是1951年決定領洗成為天主教徒。有次,我看到一位戴頭巾的修女,我不知修女是做什麼的,只知道她們獻身給天主,度奉獻的生活。我心想,做這樣的出家人好像也不錯。直到聖保祿孝女會的修女來到我們堂區,介紹她們的修會,我才真正認識什麼是修女,她們和比丘尼不同。後來,我得知這修會有個姊妹會,叫做「耶穌導師主徒修女會」,她們的生活是以祈禱默觀為主。我很喜歡祈禱,也常為過世的家人祈禱。我想,或許這修會比較適合我。

我們有三個人想要修道,但本堂神父希望我和另一位一起入聖保祿孝女會,而另一位入耶穌導師主徒修女會。1952年,我們滿心歡喜地進入修會。

1953年4月21日,我們一共17人穿會衣進入「保守期」(陶成培育的一個階段)。長上的這個決定其實非常倉促,因為4月6日已有一批穿會衣入保守,而後突然接獲會祖、會母要來日本的消息,長上決定讓我這一批就趁會祖、會母來視察的機會,提早舉行穿會衣進入保守期的儀式。

那段時間,日本的保祿男修會剛成立廣播電台,需要很多人手,我們共22人被派去協助各種工作。工作時,穿修女會服不大方便,所以我們白天就穿普通衣服。我負責總機接線工作,受訓後,就在那裡服務一陣子。

1955年6月30日,我們共有19人發初願。我有時去拜訪家庭,有時幫忙廚房,東京的修會團體約有100人,平時真是很忙碌。

1960年,我發完終身願後被派到長崎。長崎的團體是在2月成立,我6月抵達,一切都在起步階段。團體旁邊天主堂的廚師住處,暫時充當修女住所;那個地方很小,一間房要做多種用途。

1962年,會母再度拜訪日本,也來長崎探視我們。她很高興看到我們,對我們的貧窮生活大為讚賞。我有幸見到會母兩次,她像溫和慈祥的母親,很容易親近。她靜心歛神、寧靜、平安和喜樂的態度,尤其令人難忘。

我在長崎傳教長達七年,我們舉辦了「聖經週」等活動,讓主教及神父大受感動,開始支持我們。我們也去拜訪家庭,但那裡的教友還很保守,無法接受修女們出外到處傳教。不過,我們在那段時間得到許多美好的經驗。

1974年,長上問我:「妳要不要去國外傳教?台灣和澳門都很需要修女。」我說:「好!如果天主需要的話。」本來總會長要我去澳門幫忙,但不知為何最後機票是到台灣,從此一直留在台灣。

還記得當年3月25日因日本有修女發願,我在隔天3月26日起程,同會姊妹盛大地歡送我,好像嫁新娘一般。日本這邊的修女可能忙著發願的事,忘了告知台灣的修女,所以我下飛機時沒人來接我,我從機場打電話到台灣的會院,修女們都嚇了一跳。啊!那時資訊傳達還不是很方便。

我父母44歲那年逝世於中國,我卻在44歲來到台灣。雖然以前學的些許中文都忘光了,但這裡的一切讓我感到很熟悉。對我來說,真是奇妙的安排。我開始學華語,發音為我還是不大容易,但能在台灣為華人服務,我覺得自己很有福。天主如此保護我,帶領我經歷生離死別的旅程,就是要我成為傳教士,為祂服務。

隔年1975年,台灣兩位本地修女發初願(她們也是第一批在台接受初學培育的修女,在此之前,台灣入會的人都被派至國外初學)。那一年,我們也開始廣播錄音室的工作。我一面學習中文,一面幫忙錄音工作,錄製華語、台語、客家話,還有配音及對原稿配樂。我還記得我們製作了「天上聖母」的廣播節目,在復興電台全省聯播。

我很喜歡台灣,這裡不會讓我覺得陌生。時間過得真快,今年(2015年)就是我發願60年的鑽石慶了,到台灣轉眼也已經41個年頭。我很高興將最有活力的歲月,奉獻為台灣的人民服務。

1條評論

  1. An impressive share, I just given this onto a colleague who was doing a little analysis on this. And he in fact bought me breakfast because I found it for him.. smile. So let me reword that: Thnx for the treat! But yeah Thnkx for spending the time to discuss this, I feel strongly about it and love reading more on this topic. If possible, as you become expertise, would you mind updating your blog with more details? It is highly helpful for me. Big thumb up for this blog post!

回應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